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故事> 第一财经资讯:读书|巴菲特之所以成功,秘诀有三个↓↓↓

第一财经资讯:读书|巴菲特之所以成功,秘诀有三个↓↓↓

2021-10-16 19:47:38


后台回复“读书”,领取电子版图书及涨停板战法

亲,请在公众号里面回复,不要在文章后面回复。

内容梗概

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本书比到目前为止的任何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本。读者看完本书之后,想必会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难想像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


共读计划

今天,我们将继续共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书,上期读完巴菲特对公司治理的看法和对“市场先生”的理解,建议今日读完:第三章和第四章。


3、戳穿教条——有效市场理论(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效市场学说在美国学术圈里十分流行——实际上几乎成了神圣的经文。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分析股票毫无用处,因为所有关于股票的公开信息都已经适当地反映在了它们的价格中


换言之,市场总是无所不知。而讲授有效市场理论的教授们会说,一个人往股票清单上投飞镖选出来的股票组合与一位聪明绝顶、工作勤恳的证券分析师选出的一样前景似锦。


令人吃惊的是,还有许多专业投资人和公司经理,他们正确地观察到市场常常是有效率的,就因此不正确的得出市场永远是有效率的结论。这些论点的区别是在于一个白天,一个黑夜。


有效市场假说宣称,股市有完美的理性与效率,所有的股价都充分体现了公司所有信息,反映出绝大部分投资者对公司展望的共识。这些共识已经包含了公司所有相关的资讯,它的结论不会出错,所以不论任何时候,股价会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既然如此,那么股票不论是市盈率80倍或8倍都无关紧要,因为那都是买卖双方理性互动所获得的,是双方在拥有足够的资讯下公平评估的结果。如果说以8倍市盈率买进是理性的话,那么以80倍市盈率买进也是理性的吗?显然不是。


实际上,多数时间股票市场既不寻常,也不理性,更不公平。股市是反映数以千万计投资者随机行为的场所,他们为了达成个人获利目标而做出了各种买卖的决定。


举例说,2007年的市场很有效率吗?当时格力电器的市盈率是50倍左右,如果投资者接受格力电器的评估方式,那么他们应该质疑50倍市盈率的合理性,而在2014年中,格力电器的最低市盈仅为6倍。那么,是2007年市场有效率,还是2014年市场更有效率?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致,比如国际上欧债美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威胁;国内整体经济下探的大环境,等等。而改变的却是人们的观点,以至于最后几乎一致认为,目前市场对格力电器估值的判断是正确的。


有些投资者在经济复苏时以市盈率20倍抢进这些股票,但当经济开始下滑时,市盈率6倍反而会令他们却步。然而历史一再告诉我们,那才是最应该买进这类股票的时候。在讨论了这个议题后,我们可以十分确信市场根本就没有效率。


巴菲特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巴菲特持续战胜指数的投资业绩是对有效市场的理论最强有力的挑战。在5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他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对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理解很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策略。如果你相信了有效市场的假说,认为股票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司的相关信息,那么当然无需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只要进行技术面分析就可以了。


而如果你认为市场是无效的,那么就应当不理会大盘的方向,拒绝市场噪音。只要股票的价格远远低于公司的实际价值,就是最佳的买入点。


正如巴菲特所说的,我们要做的只是“两门功课”,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另一门是如何思考市场的价格。其他的信息都不是我们所要关心的


现在金融理论对贝塔值运用到了极致,但巴菲特指出,贝塔值的流行疏忽了一条基本原理,近似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强,长期投资成功不是靠研究贝塔值,并维持一个分散的投资组合,而是靠认识到作为一名投资者,你是企业的所有者。


毫无帮助的是,贝塔值不能区分公司的管理层、产品、竞争者和负债水平。巴菲特指出了贝塔值的荒谬:一个相对市场已经陡直下跌的股票,在低位时比它在高位时变得更有危险了,这就是贝塔值如何度量风险的。


 贝塔值显示了证券相对于市场的波动程度,对于有效市场交易者来说,贝塔充分度量了这种波动风险,在有效市场中关于公开交易证券的信息被迅速而精准地体现在了价格上。在现代金融的故事中,有效市场支配一切。


对这些观念的尊重不仅限于象牙塔的学术界、学院、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中,而且成了过去35年中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标准教条。许多投资组合的经理仍然相信,股票价格总是准确反映了基本价值,唯一要紧的风险是价格的波动性,而管理这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投资于一个分散的股票群。


4、戳穿教条——有效市场理论(2)


有效市场理论代价高昂的一次教训来自投资组合保险的扩散——一种电脑化的技巧,在下跌市场中再次调整投资组合。盲目使用投资组合保险加速了1987年10月市场暴跌以及1989年10月市场的拉升。


随后的市场波动性无法用现代金融理论解释,以及一些小市值股、高红利股和低市盈率的行为有关,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吹破的技术和网络股泡沫,这种股票间歇性地拉升与杀跌之间,甚至没有与企业价值有必然的联系。


不断增加的有效市场怀疑论者说,贝塔值不能实际测量重要的投资风险,总之资本市场实际上不足以有效地让贝塔值有意义。


在激起的讨论中,人们开始注意巴菲特的成功投资记录,并呼吁回归格雷厄姆·多德的投资和企业治理方法。毕竟,在40多年中,巴菲特已经产生了20%+的年回报,这是市场平均值的2倍。在比巴菲特记录更早的20年前,格雷厄姆做了同样的出色的记录。


这些业绩都是值得尊敬并且可以深入研究的,样本规模足够大,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已经实现了这些业绩,而且没有受到几次幸运经历的歪曲,这些业绩都是纵向的,未经后见之明挑选。他们通过逻辑与经验揭穿了标准的教条。


按照学术界的观点,统计学家将巴菲特的成功称之为小概率事件,他的成功只能算运气。有些经济学家使用大猩猩类比法:如果你将足够多的大猩猩放在一间屋子里,让他们一起投币,每一轮掷出反面的大猩猩淘汰出局,从统计学上讲其中几只一定能够达到高手的水平。 


在投资界也同样存在这种观点,巴菲特、芒格等人的投资策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少数几只运气特别好的猩猩而已,属于市场总体机会中的小概率事件。 


从统计学的角度,大猩猩靠运气的确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获胜的猩猩中有40个来自于同一家动物园,难道我们就不想问一问他们的管理员给那些大猩猩吃了些什么吗? 


巴菲特说,任何高度集中发生在某一领域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某些不寻常的事情,并值得我们去调查。他得出关键性结论:万一这群独特的获胜成员靠的不是他们吃了什么,而是靠向某人学的手艺呢? 

他说他所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的成功绝非是幸运二字所能解释的。这些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遵循同一个人所制订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而这个人就是本·格雷厄姆。 

利用错误定价获利的思想是大多数投资者所崇尚的方法,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成功,而只有及少数人成功了呢? 因为巴菲特在举例中,将自己的行为等同于其他人频繁操作的行为,而实际上在他人反复投币时,而他却是冷静地在边上一动不动。 


巴菲特成功的秘决有三个:

1、超长期投资与极低的周转率。 

2、只投资优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

3、在较安全理性的价位区集中投资。 


巴菲特说,如果拥有管理优秀的杰出公司的股份,我们喜爱的持股期是永远。我们反对在公司表现良好时忙于抛售股票,兑现盈利,却死抱住令人失望的公司的人。彼得·林奇曾恰如其分地形容这种行为,是在铲除鲜花,浇灌杂草。

(昨天那个提取没有弄好,今天可以了,有什么问题QQ或微信小窗口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