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故事> 【财经资讯】到底谁是郭主席所说的“不法金融集团”?中国银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财经资讯】到底谁是郭主席所说的“不法金融集团”?中国银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2021-05-17 01:11:34


一、到底谁是不法金融集团?

 

,而且正逐渐逼近金融业的核心层面。如果前段时间只是发发文件吹吹风的话,接下来就要动真格逮捕人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当然不是空穴来风,除了有密报之外,通过官方媒体放风也可以看出端倪。比如近日,点出了下一步金融防风险的核心是治理整顿银行业。

 


郭主席的话很尖锐,指向也非常明显。在谈到下一步银行业改革方向是什么的时候,郭主席说,当前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发生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郭主席还特别强调: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连起来就是:少数不法分子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很多人会问,到底谁是不法分子?又是谁在构建不法的金融集团?

 

首先,在,国有的金融集团占绝大部分,但在这里肯定要排除在不法金融集团之外,国家的当然不存在非法的问题,最多是不规范和个别人的违法违规问题,不可能是整个集团都是不法的。所以,郭主席说的不法金融集团肯定不是国有金融集团。

 

那么,这里所说的不法金融集团肯定是民营企业。但是,在民营企业中,能称得上集团,而且还搞金融,还很庞大的,又有几家呢?

 

而且,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喜欢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样数下来,就更少了。

 

根据新财富的统计,涉及金融行业,而且做得比较庞大的,大概有28 大民营资本系族,以下是它们的持股金融机构情况的数据概览。本表格按照入股金融机构数量排序,相关股权比例基本为截至 2016 年年末数据。

 


郭主席所说的不法庞大金融集团,应该大多是在这里面的!

 

这一次紧紧盯住银行业,其实也是抓紧了金融的核心。截至2017年11月末,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44万亿元,年均增速17%,远远“跑赢”GDP,占据金融资产规模的60%以上。

 


二、蔡慎坤:银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2018年毫无疑问是金融之年,!

 

刚刚闭幕的中纪 委全会剑指金融领域,,包括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禁止保险公司以股权投资的名义向企业提供贷款,,出台了《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范银行业的委托贷款业务,委托贷款资金不得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不得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或增资扩股等。券商不得新增参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贷款类业务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券商发的类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产品)的新规。

 

?是否意味着银行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去杠杆、去通道业务,压缩。,,放慢信贷增长速度,提高借贷难度,抑制地方基建投资,堵住向地方政府等违规输血通道。截至2017年末,地方债存量规模达到14.7万亿元,超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又是绝对持有主力,持有比例接近78%。

 

银行业资产规模虽然跃居全球第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47万亿元,但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正在积聚,突出表现在部分银行体系资金空转、,跨市场、跨业务交叉风险隐患很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对47个国家的债务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从2007年至今,全球债务已经从57万亿美元增至200万亿美元。其中债务增加了83%,如果包括金融业债务在内,2007年以来负债增加了4倍之多。    

 

负债现在比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的总和还要多,开发家通常负债比发达国家少,但却并非如此,不得不令世人惊讶。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举债投资、以及快速扩张的“”,在短短几年之内,使从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变成负债最多的国家。

 

最让人担忧的是快速增长的负债中,有很多债务根本无法偿还,地方政府盲目投资的项目不仅不能正常付息,连本金都很难拿回来,。按照麦肯锡的计算,要挽救这场,就必须使总债务提高到GDP的79%。但这样的一场仍然会给经济带来灾难,经济增长几乎消失,家庭和企业推迟消费,经济停滞不前也将成为常态。

银行业过去的暴利从何而来?近80%的收入来源是存贷款利差收入。银行业拥有全球最高的利差,最终利差要达到5%-10%,而国外银行利差通常是0.2%-0.5%。怪不得银行行长们会调侃说利润多得“不好意思”公布。在过去宏观调控控制通胀过程中,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控制贷款数量来实现对通胀的控制,而不是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一边是银行能从储户中取得廉价资金,另一边实体经济对有限资金的争夺,抬高实际贷款利率。一低一高,银行暴利就到手了。

 

银行业过去的暴利,对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来说,是一场持续的灾难。银行暴利越多,说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越高,高利息吞噬了企业的大部分或全部利润,许多企业己沦为银行的一个赚钱工具。银行依靠特殊地位敛财,实是与民争利,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以及国民的整体消费能力,融资成本高对中小企业更是沉重的负担,使其不能正常成长甚至无法存活,更不能创造价值增加就业。

 

银行业的暴利,并不意味着银行有什么业务创新,也不意味着银行的管理方式有什么突破,而是靠得天独厚的牌照管制与固定利差,让银行无论是站着躺着都能赚钱!据银行业协会统计,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226项免费,占比21%;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

 

1998年,银行系统累积的坏帐约为14,000多亿,2006年,银行系统坏帐高达3万亿,吸引花旗、瑞银等十余家大外资银行做为“战略投资者”入股,然后包装上市,于是,巨额坏帐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日本银行业对银行业消减坏帐的能力深感望尘莫及,因为他们花了十几年也不过才将坏帐降低了1、2个百分点。

 


而银行业过去消除坏帐,主要是依靠财政也就是纳税人来买单。财政为处理国有银行的坏账,成立了一批处置不良资产的管理公司,没想到,十多年之后,这批资产管理公司自己又制造了天量的坏帐!

 

银行业有财政精心呵护,对风险可以说视而不见,在长达10多年的房地产疯狂中,千千万万“房奴”把自己的未来押给了银行,而银行又把巨额贷款放给了多如牛毛的地方融资平台,而一大批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一大批政府公司不断设立N个子公司,在N个子公司下又设立N个孙公司,再哄骗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或者信托产品,供地方政府肆意挥霍。

 

上世纪80年代末的巅峰时期,日本银行业在全球信贷市场的占有率最高曾达到30%,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几乎都属于日本———这和银行业的现状很相似,目前有5家银行跨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银行之列。但日本企业在房地产泡沫中积累的大量呆坏账,使得日本银行资产在短短几年间便灰飞烟灭。

 

银行业会不会步日本后尘?从目前情况来看,应该说已经为期不远。正如马蒂娜-奥兰齐(Martine Orange)在其文章《银行业的巨大恐惧》中提醒的那样,最容易受到房地产逆转伤害的银行业,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