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财经故事> 【思享·中财·第90期】邓雅琨:从中财金数到CMU MSCF

【思享·中财·第90期】邓雅琨:从中财金数到CMU MSCF

2021-06-12 04:32:22

基本信息

姓名:邓雅琨

专业:金融数学专业2014级

GPA:91

TOEFL:111(speaking24)

GRE:157+170+4.0

实习经历:外资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券商研究院金融工程组——量化研究;对冲基金公司——量化研究;国内小私募——量化研究

交流经历:美国 密歇根大学 Summer School Program

推荐信:课程老师1封+科研老师1封+实习老板1封;奖学金和竞赛获奖: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校内奖学金

留学机构签约情况:世毕盟

Accepted:CMU MSCF

其他录取: MIT MFin, LSE Risk & Finance, I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等

申请季到现在,算是圆满的结束了。拿到了之前不敢想象的cmu mscf和mit MFn两个彩票项目。想趁记忆还没有模糊,写下这篇热气腾腾的心得体验。以下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基于我自己的2018年fall的一次申请,这一个样本来说的,难免有失偏颇。

一、申请什么专业?

选择专业我认为要考虑两方面的情况。第一方面,自身兴趣。第二方面,匹配程度。第三方面:申请难度。

首先,留学所读的专业,是之后的职业生涯的起点。选专业时,应该考虑自己对什么职业感兴趣,从而确定自己想要申请的专业。而不是,先申请,申请到了什么专业,再从事相关的职业。那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习。在课程不繁重的学期,大胆的做各种职业的实习,往往是寻找答案最真实最高效的方法。作为财经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做数据,做金融,做量化算是一般来讲的三条道路吧。早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让之后的申请目标清晰。三个方向两辆都有交集,当然也可以统计,数据科学和金融工程,金融四个专业一起申请,但是还是建议有一个主攻的方向,顺便申请其他几个专业。

 

二、怎么提升背景?

申请中,有软硬两方面的准备。

软:实习,项目经历,交换经历, ps

硬:论文,推荐信,gpa(学过的课程),t,g

除了真正的大神,大部分同学都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优秀到极限。所以,我觉得,别留短板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亮点。我申请的时候,三维是91,111,327,和那么多申请mfe的大神(94+,115+,335+)来比,推荐信也是自己学校的两个老师和实习的老板,并不是很亮眼。我认为我的亮点是方向专一的几份实习和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这个对于mfe,这样一个就业导向的专业的申请,还是比较重要的。关于学过的课程,如果没有学过c++的同学可以考虑报名昂贵的Baruch和QuantNet合作的c++课程,拿到distinguish对申请会加分。

 

三、找不到量化实习?

第一份量化实习往往是最难找的。我当时是参加了WorldQuant的暑期实习生选拔比赛,这个比赛让我对量化有了初步的了解。WorldQuant是一家美国的对冲基金公司,我最主要的一份实习,也是在这里做quant researcher的工作。国内的量化岗位主要分布在,券商的自营部门(买方), 研究院的金融工程组(卖方),小的私募。在找这些实习前,可以通过同学内推,海投,家里人帮忙联系,做比赛四种方式。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找到量化实习,可以看一些国内的量化平台的,比如米矿,优矿上的信息,看券商的金融工程方面的研报,可以尝试写自己的策略,自学Python等。

关于实习,我觉得:相关+Big name>相关+不big name>不太相关+big name

 

四、三维要刷多高?

GPA,GRE/GMAT,TOEFL/IELTS是申请的硬件。

GPA当然是越高越好,尤其是专业相关的课程。此外,不仅仅要有一个高的成绩,真正学的扎实也是很重要的。功利角度来讲,申请阶段的后期有很多技术面试,会问到数学知识。但是,学好知识本来就是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

GRE/TOEFL当然也是越高越好。但是,我认为在达到105+,325+后就可以关注自己的其他短板项目。如果申请阶段的后期还有精力和时间刷分,也可以继续再刷。身边的同学,有很好的offer的同学其实往往不是g t的大神。Committee看重的是一个申请者的综合能力,gt在其中只是一部分。不同申请者gt的几分之差,更是在整个申请的package中,占比不大。

 

五、中介要不要找?

在找中介这件事情上,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尽量帮助学弟学妹避开可能的坑。从大三上学期开始走访帝都的中介,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中介我基本都看过了。要不要找中介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知道,自己希望中介可以帮到自己什么。就我自己来说,MFE是一个很多年的老专业了,quantnet也对各个项目有较为公正的排名。这几年申请的激烈程度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选校和定位方面,我的需求不大。我更需要的是,更具体清晰的职业规划方面的辅导和申请时,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虽然自己一直在网上寻找MFE的就业前景,也和学长学姐有过交流,但是总是片面的,碎片的消息。

我觉得不管打不打算签约中介,都可以去不同类型的中介公司的老师聊一下。可以问问他们,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以判断中介有没有过高奉承你,或者过低打压你。有些中介的老师本身自己也十分优秀,和优秀的人聊天,往往可以有很多启发。也许在一次次的聊天中,你可以更好的寻找到自己感兴趣,想申请的专业方向。听不同人的建议,博采众长,做自己的中介。

每一个中介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 信息来源多,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平台

2. 对中财本校同学了解,熟悉

3. 老师本身很优秀,有美国的工作经历和背景

4. 注重自我挖掘

建议大家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中介。

当你想签约前,这些可以注意:

1. 即将带你的文书老师或者规划师,会不会在短期内跳槽或者不带你。

在焦虑紧张的申请季,有一个了解你背景的,能提出合理适当的建议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会是一个很坚定的后盾。如果中介安排的老师经常换来换去,恐怕会是糟心的体验。这一点,一些大中介,人员流动性高的机构,可能更容易发生。如果这方面觉得自己把握不准的话,可以直接找和往年学长学姐合作过的中介老师,这是最好的排坑方式。

2. 仔细看合同,可不可以退费

现在很多的中介,是可以分阶段,退部分费用的。但也不是说,不退费的中介就应该嗤之以鼻。如果真的信任,不妨一试。

3.  看看往年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学生的申请结果,甚至申请时的文书和CV

 

六、文书要怎么写?

写文书的过程,也是逐步认识,逐步挖掘自己的过程。文书的初稿,我建议出自自己之手。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想想自己最初的最初,是怎么对这一申请领域感兴趣的,是怎么不畏困难地坚定追逐的。把个中滋味再细细回味一次,力争写出鲜活的自己。MFE专业的文书很重要的是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这方面要自己多了解,可以通过看国内外(Quora,QuantStart, QuantNet)的论坛,和前辈聊天等等方法。初稿成型后,可以把文书拿给学长学姐或者中介的文书老师看看,听听大家的意见。不过意见和自己的想法相左时,建议还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也可以在平时记录下自己的点滴心得,这些都可以成为以后ps的素材。

推荐信:避免黑推;多联系一到两位推荐老师,以免老师能推荐的学校数量有限或者临时找不到人。

推荐信原则:牛推+熟悉>不牛推+熟悉>牛推+不熟悉

 

七、听听老学姐的唠叨

一路走来,看到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经历,想说说以下几个建议。

1. 早做选择:

大学的这几年,选择也许比努力更重要。

从大三下,不论是考研、保研还是留学,从身边的经验看来,大部分坚定地选择了其中一条道路的人,都有了满意的归宿。也许你现在还难做决定,这样的话,更需要把自己可能选择的道路,搜集竟可能多的信息,早做选择,早做规划。也许有优秀的学弟学妹,可能在保研的边缘,那不妨给自己再找第二条可以不太冲突的,一起准备的道路。两条腿走路,总是更稳嘛。保研和留学的交集,可能是科研和实习的准备以及刷gpa。我相信只要考虑好了,一定可以在保研和留学中寻找好平衡点,巧妙前进。

如果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没有下定决心要留学,或者没有决定去哪个国家留学。不妨以交换或者暑校的方式提前感受国外的环境。真正喜欢国外的环境的人,会对留学有莫大的主动性。兴趣才是最好的源动力。

有些同学大一就坚定了自己留学的道路。很早就考出来了能用的gt,一直在保持很高的gpa,于是他们可以一份份的积累高质量的实习,去国外高校做暑研,和教授有密切交流。留学准备,越早越好。

2. 好的心态:

一直觉得,人生遇到的种种事情,都是珍贵的磨炼。申请和考研保研相比,时间线明显长了很多。从考gt,写文书到等offer,可能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期间当然有迷茫,焦虑,自我否定,更多的是,看到自己一点点朝向目标前进的喜悦和从容。一次次的考gt,一次次的找实习,一封封的提醒老师传推荐信,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改ps,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准备面试…申请有很多磨人的小事情,经常会有ddl重合,需要把自己打开多线程模式。这些时候,建议和身边的朋友家人一起吐槽,或者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短暂地把自己从申请的事情里抽离出来。

目前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多少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愿大家都可以朝着选定的方向,大胆坚定地走下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