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走势> 国恒金服财经快讯2018第11期

国恒金服财经快讯2018第11期

2022-03-16 22:04:34

热点新闻

1、中证报:资金面料回归松紧适度

目前来看,央行未改变对流动性“削峰填谷”的操作,实施净回笼说明流动性总量问题不大,季末波动风险可控;同时,央行无意造就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局面,货币政策显性放松的观点难以得到支持。随着金融体系内部降杠杆,流动性稳定性有望提升,波动或小于去年,但总体仍将维持松紧适度。

(本报道摘自中国证券报)

2、:严字当头

多家央企已制定降杠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下一步,央企降杠杆将“严”字当头,多举措管控债务风险,推进债转股和扩大股权融资成为工作重心。此外,,至2020年,超70%的央企资产力争实现上市。

(本报道摘自新浪财经)

财富投资

3、国债期货小幅收跌 债市再度走升难度较大

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债主力合约T1806跌0.11%,5年期债主力合约TF1806跌0.04%。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变动不大。交易员称,美债未延续涨势,未能带动国内乐观情绪,;资管新规获通过,市场等待具体规则落地;季末时点逼近,交易情绪较为谨慎。

(本报道摘自Wind资讯)

4、证金已成13家券商十大股东!四季度增持9只券商股

据统计,截至3月29日晚间,共有16家证券公司公布2017年年报,证金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对券商板块发起了全面进攻,增持了9只券商股,耗资27.16亿元,增持力度最大的当属广发证券,约耗资8.79亿元;同时,证金的十大资管计划累计增持中信证券3.52亿股,耗资65.09亿元。

(本报道摘自搜狐财经)

金融机构

5、资管新规获审议通过:过渡期或延长市场准备充分

资管新规获深改委审议通过,知情人士称,过渡期可能是发布之日开始算,有可能比征求意见稿的过渡期时间长;资管新规拟补充说明,部分非标可以用成本法估值,但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新规还拟加强对资管产品的审计要求,或进一步明确审计周期。 

(本报道摘自21世纪经济报)

6、央行行长易纲:金融三乱突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控集团存风险

,新任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再次点名金控集团。有消息人士透露,。毋庸置疑,,相关政策办法正处研究制定阶段,进展顺利的话今年有望落地实施。

(本报道摘自凤凰财经)

7、中基协:四项举措加强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决定》,同时推出私募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政策。此次协会放出四个大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本报道摘自中国证券报)

8、交易商协会发新规中国将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债市评级

交易商协会发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调查访谈工作规程》、《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价规则》、《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机构自律公约》,该等相关制度的发布实施,是信用评级自律管理制度层次化、专业化及系统化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提升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公信力,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

(本报道摘自新浪财经)

房地产行业

9、2018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发布百强企业市场份额升至47.7%

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63760.7亿元、497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8%和23.7%;百强企业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至47.7%,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本报道摘自经济参考报)

10、三价合一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

据网易房产,“三价合一”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28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办理房屋贷款业务,要以房地产信息系统中查询到的网签合同和住房套数查询结果作为审核依据,并以网签备案合同价款和房屋评估价的最低值作为计算基数确定贷款额度。所谓“三价合一”,指的是二手房交易中涉及的成交价、贷款评估价、国土局计税评估价,三个价格将不再各自独立计算,银行将以最终过户的价格作为贷款评估额度依据。

(本报道摘自网易新闻)

互联网金融

11、国美旗下互金平台“华人金融”股权遭冻结

资料显示,由国美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华人金融”,其第二大股东深圳市潮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股权已遭冻结。而此前有消息称,公司第三大股东已经处于“失联”状态。

(本报道摘自凤凰财经)

1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要求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利息、违约金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债务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超过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得对超出部分进行催收。

(本报道摘自新浪财经)

信用创新

独角兽企业专题系列介绍

平安好医生

科技部近日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和《2017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入选榜单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共有164家,较2016年增加33家,总估值超过6200亿美元。

从行业来看,本次大健康行业共有14家企业入榜,分别是平安好医生、联影医疗、复宏汉霖、科信美德、三胞国际医疗、微医集团、春雨医生、药明明码、蓝卡健康、安翰、信达生物制药、诺禾致源、碳云智能和360健康。榜单中,平安好医生估值最高,为54亿美元,位居榜首。

平安好医生,原名平安健康管家,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在线健康咨询及健康管理app,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App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2016年8月15日,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成为国内覆盖率第一的移动医疗应用。

作为健康医疗服务的平台级入口,平安好医生以医生资源为核心,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医患实时沟通,包括预防保健、导医初诊、预约挂号等诊前服务,以及复诊随访、康复指导、慢病管理、用药提醒等诊后服务。

目前平安好医生自聘了1000人的全职医生团队,作为核心服务圈层,通过7*24小时全天候图文及视频在线咨询,为用户提供辅助诊断、康复指导及用药建议;已签约5万社会化医生作为服务外圈,分布在线下3000家定点医院,完成后续分诊转诊、线下首诊及复诊随访服务;建立名医预约体系,据称已汇集5000多名三甲名医。

小编有话说:

如今人们的生活充斥着互联网化,医疗这一人人皆需的服务自然也需要进行升级,以符合新的生活消费习惯。

近几年多方资本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诞生千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遍布多个医疗分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对传统医疗起着深刻的影响。

然而,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却仍被束缚,相对于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而言,相应的监督管理却难以跟进。医生医院资质、药品质量以及电子处方等方面仍缺乏保障,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对接无法融合,难以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诊治服务,使得互联网医疗的优势迟迟无法全面体现。

一、亚健康人群占比近八成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状态人群身体机能处于一种减退的状态,若不加以控制则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据统计数据显示,亚健康人群占比75%,健康人群仅占5%,另外还有20%处于疾病状态。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关注度的提升,未病防病已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医疗所能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人们的医疗需求提供便捷之道。

二、在线查询、问诊成患者首选诊疗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40.5%的患者在生病后第一时间会选择上网查询了解或使用医疗APP进行问诊。在线医疗的出现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问诊服务,免去繁琐的排队挂号过程,通过在线渠道与医生沟通,完成初步诊断。同样,也实现了医院减流、合理分配有限医疗资源的目的。30.7%的患者更愿意直接去医院就诊,还有20.1%的患者会选择向身边有经验的人咨询了解。

三、平安好医生累计下载量过亿

互联网医疗APP下载量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平安好医生下载量过亿,达到了14005万次,春雨医生紧随其后达到了12036万次。排在后面的贴心医生、好大夫、快速问医生、微医、就医宝微糖等互联网医疗APP的下载量均在千万左右。另外,背靠BAT诞生的百度医生和阿里健康APP的累计下载量并不理想。

四、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成痛点

在线问诊是用户通过互联网与医生进行线上沟通完成对疾病的初步诊断,虽然相较于去医院看病来说方便快捷,但事实上也存在沟通效果不佳、诊断不准确等情况,并且医生回答大多模棱两可,最终问诊结果还是建议患者去医院确诊。

当前,轻问诊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服务之一,但是轻问诊的效果以及营收效益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威胁,多家平台的疯狂涌入所引发的激烈竞争致使转型、裁员、倒闭充斥着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

2017年5月2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意见的函》,对医疗机构执业规则、,这无形中抬高了互联网医疗的门槛,对企业而言,生存难度再度增加,但对作为用户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

(本文由信用公司投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