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预期> 今日头条等被下架,网民为何狂欢

今日头条等被下架,网民为何狂欢

2021-12-29 21:24:02


全文大约2561字,阅读需要7分钟。

证券时报网消息,4月9日,有报道称国内几家应用商店厂商已接到有关部门下发指令,要求将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四款新闻资讯类APP进行下架处理,下架时间从今日15时起,暂停下载期限分别为3周、2周、1周、3天。今日午间,证券时报网向部分应用商店求证,得到回应称确实收到了有关通知,但没有公布更多细节。

 


一时间,各类两微一端纷纷push这一重大新闻。搜狐新闻的标题是《突发!今日头条等4款应用将被下架》,这个新闻被百度新闻放在首页“第四条”位置予以推荐后,却找不到了。难道他们忽然发现自己用“突发!”表现自己的“幸灾乐祸”颇有些不妥?


澎湃新闻的标题是“今日头条等4款应用将被限期下架:下架时间最长为3周”,特别突出了“3周”这个限期。


各类微信公号更是弹冠相庆、奔走相告般的第一时间展开评论。


公号“咋整”的题目是“今日头条:没有头条”,并戏谑地称“头条下架后第一天,想它”。

 


公号“北京日报”的标题是:“已核实!”

公号“文汇报”的标题则突出了“下架!”

 


新浪网的标题则强调了其中的喜剧性“今日头条:也在了解情况”;

搜狐社会频道选发了一条评论,题目是“今日头条被下架:是四面楚歌,还是深度洗牌?”

 

胡锡进同学第一时间发微博则生发对当前互联网信息平台运营模式的更深思考,称:“今日头条等四款APP今天下午开始被暂停下载服务,互联网执法进一步趋严。老胡想说,人性本身是有弱点的,负面情绪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全世界的广义媒体平台都把迎合这种弱点和负面情绪当做了主要竞争点之一,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信息平台也走了这条路,其中有些走得相当远。无论大家喜不喜欢,我相信,这种路数对中国互联网信息平台来说走不下去了。”


吃瓜群众则不吝跟评,充分展现对这一事件的狂欢情绪:

澎湃粉丝【艺炫颖国际】试听预约-张爽说:“是的,特别是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越来越恶心,上面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信息”这条评论获得249各点赞。

澎湃粉丝“青春之歌”评论说:“国家管得太好了。应该继续关闭一些乌七八糟的网站,。”

澎湃粉丝“Kill all 日本人”评论说:“本人用过其中两个,今日头条和网易。网易一开始是不错的,但自从开办了“轻松一刻”还是什么栏目来着的,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编辑们充满了自大、自恋的情结,以低俗、媚众的态度办新闻,评论区更是惨不忍睹,提过多次意见也不见整改,反而变本加厉,实在忍受不了,断然卸载;今日头条就更不用提了。今天才让它们下架,已经算是迟了。新闻类App还是得用澎湃之类,没有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发布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观察者网粉丝“杜宁汉false”评论说:“别的不知道,今日头条上很多新闻下边的评论没法看,各种毁三观、带路党、逆向种族、历史虚无,大有接班微博、网易之势。”

观察者网粉丝“战呼局上海站情饱处心闻科简报股付股长忽悠接着忽悠”评论说:“各类自媒体才是打击重点,自媒体制造完,头条之类再用美其名为算法的东西强推给你!之中有很多带路文章。狐臭网最近的一篇文章,我看了大惊,这种夹讽带喻的文章真的没人管?!”

观察者网粉丝“枕肱石鼠”评论说:“头条的阅读聚合功能应该说是相当之渣啊,比如我偶尔看了几篇讲《西游记》讲得挺好的文章,然后跟着就是一大堆各路大神拿《西游记》开涮搞笑的文章。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让软件、系统来找人的兴趣点,感觉并不靠谱。”


球时报微博粉丝“列克星敦太太”的评论说:“不作死就不会死。网易养猪场由来已久,今日头条乱发广告等等,新闻资讯APP万象丛生,,传播虚假信息,播放虚假广告,该罚。”

环球时报微博粉丝“柠痞爷”跟评说:“今日头条造谣者太多恶心早该封杀了。”

 

财新网微博粉丝“青春边缘ing”评论说:“早就该整顿肃查了,有违社会公德的信息戕害了多少青春期少年!”

 

新快报微博粉丝“幸运克鲁尔333”评论说:“这些新闻app充斥着广告和水军。现在根本不用新闻app。”

 

:“天天推假新闻…评论区一群脑残”。

:“这几家的标题都是耸人听闻的!内容跟标题相差甚远!胡说八道类型”

 

财经微博粉丝“奇葩思想排行榜”跟评中举报说:“快手呢?抖音呢?火山呢?”另一粉丝“郭先生的贰零壹柒”的跟评干脆说:“所有直播APP都关了吧,讨厌至极”

 

从以上不厌其烦地引用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有关部门对以上四款APP应用的下架指令,。

 

为什么这些曾经被网民广泛接受的app应用,如今走到了网民的对立面,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个中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首先就是所谓的基于网民个人爱好的推送。美其名曰“新闻的私人定制”。慢慢我们会发现,这种私人定制导致了一种信息的屏蔽。你看一次社会新闻,于是乎,他就拼命的向你推送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一次偶然的兴趣,被定义为终生的兴趣。在享受所谓的私人订制的同时。你也被这些abb应用屏蔽了其他信息。这就叫做信息的“茧房效应”。网民成了一个个蚕宝宝。

 

其次,在满足每个网民所谓的私人爱好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制造一种自我封闭的信息病态,他们只给你推送符合你价值观的信息,你也慢慢的只接受符合你价值观的信息,于是乎,每个网民成了狭隘的、偏执的、自我封闭的接收器。这种单向的信息推送,等同于网民被不同程度的自我洗脑。

 

更为直接的表象是,这些商业网站在牟取利益最大化方面,与其他的商业公司没有什么两样。在逐利动机的驱动下,新闻或者信息服务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于是乎,种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低俗的,庸俗的,黄色的,下流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因视频充斥互联网,对互联网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玷污,互联网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这大概就是信息内容毫无节制,泛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

 

完全可以预测,与全球互联网一样,,现在刚刚开了一个头。互联网的执法必将成为一个常态,而且,处罚措施将越来越重。

 

、、,我们尚需从体制机制、思路措施、立法执法等方面作出艰难的探索。

为什么我用“艰难”这个词。因为我们的互联网目前还属于初级阶段,随着5G技术的商业运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带给人类的挑战,是我们现在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每个互联网从业人员,所必须清楚的大形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