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走势> 语音 高效处理财经资讯的方法

语音 高效处理财经资讯的方法

2022-03-27 20:46:38

这两天你们拿着一张外围的照片以为找到了我,其实都是扯淡。只有我自己可以散出关于自己的蛛丝马迹,“你知道的都是别让让你知道的”,原因就在于你们没有独立处理资讯的方法论。


因为本文内容质量实在太高,

建议你们全程跪着读完



有一个减肥中的闺蜜问我,你说那些抽烟的人犯起烟瘾来是什么感觉?我说没抽过不知道,但是你能戒饭吗?估计和饿的感觉差不多吧。


对我来说,每天获取大量资讯也如同烟瘾者吸烟、性瘾者者做爱一样,阅读财经新闻,看行业干货,每日必做否则就会感觉精神饥饿有意思的是,每天互联网上充斥着那么多有用没用的资讯,而教人有效获取的方法论却少之又少。


(一)杠杆阅读


麦肯锡教给我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是MECE和二八原则,前者值得单独讲一篇,今天先按下不表。而理解二八原则则对于有效信息的摄取有着重要帮助:

80%的关键知识蕴藏在 20%的篇幅里。所以,你要为自己的阅读加杠杆。财经资讯的关键是量,量上不去,说什么都是扯淡,先别跟我说思考,你了解的内容都跟不上去,谈深度都是bullshit,更别提运用了。

新闻不需要精度,有这个时间多去看看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角度更有用,这话我就放在这儿,不怕别人说偏颇,因为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不把话往耸人听闻的程度里说,你们这些二本狗是听不进去的。


(二)敢啃硬骨头


为了写这一篇,我特地看了看我家的书房,目前我在北京住的地方有五百本书,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其中除了文学和艺术类的东西,商业财经书籍占了一半,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英语原版书。我非常享受看超过四百页的长篇幅书,这可能也是以前一个干爹教给我的好习惯,看大部头的书对于培养沉着的性格也是大有裨益。这里举个例子不说财经,而是一本名叫《风云人物采访记》的书,是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世界著名政要的采访录。分上下两卷,总共七百多页,随手截个图给你们看看目录:



看法拉奇和这些走过二战的最后一批顶尖政客交锋非常过瘾。关键是,看完这么多大人物的访谈,以后自己出去和老总们聊天还不是像划水一样简单,哈哈哈。


(三)构建自己的批判思维体系


批判这个词在中文里总觉得有些负面情绪在,但是在英文里是个中性得不能再中性的词,critical,它的另一个意思是“重要的”,所以如果用新东方英语老师那种扯淡说法,就是批判性是很重要的啊!

这一点其实是呼应上面说的,增加阅读杠杆,因为只有你的阅读量和思维角度多了,有了知识网络,才会形成真正的批判性。


举个例子


以NBA官方的注册身高为准,历史上有很多身高1米98的球星,比如我们熟知的乔丹、科比等等。而现役的NBA球员中,一共有31名身高官方注册身高为1米98的选手。但是,注册身高为1米99的选手,却一个都没有。请问这是为什么?

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会说:

“sorry……i don't understand”


我一介女流,也不太懂篮球,而我的思维路线是这样的:

“先让我想想……是不是因为美国使用英制单位,英寸比厘米大,所以四舍五入成公制的时候会把1米99隔掉。”


什么叫做高下立判,请自行感受。



(四)几大报纸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英文财经媒体中,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已经是优秀到没有朋友了,无论从付费发行量还是文章质量。另外随着10年之后社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另一家报纸,赫芬顿邮报也变得值得关注。我就以这三家为例,来说说应该怎么读。


  • 华尔街日报

新闻集团旗下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无争议的全球第一财经媒体。

必看「What's News」,这一块相当于要闻,可以帮助了解今天的重要财经新闻,不管时间多忙,都要抽空看一下。那么详细报道要不要看呢?要的,看的是其独家观点,华尔街日报的商业分析不轻浮,供稿人有许多都有过专业的商学院训练,这可比国内一些只上过新闻学院就出来卖的人姿势水平高多啦!


在「Opinion」「Business & Finance」「Life & Style」「Mansion」「Market Data Center」这几个主要栏目中,我还会重点看一下「Market Data Center」和「Business & Finance」。前者包括全球金融市场的数据,包括全球股指、外汇指数、国债报价、大宗商品报价等核心经济数据,信息量很大。移动设备端的「Market Data Center」上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功能很强大。后者则侧重于全球 500 强公司的深度发展报道以及金融市场动态,对于金融从业人员来说可读性很强。


  • 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作为老牌英资媒体,冷峻优雅的英国绅士范儿,我的咨询公司partner朋友们的最爱,也是唯一能称得上是华尔街日报对手的媒体敢于自立 Web App 和独立收费系统,退出 Apple App Store(不满 Apple 30%的抽成以及僵化的支付体系),自信得一比。


金融时报的自信来源于其优秀内容,而优秀内容有相当大一部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化。在其中文版上,有更多贴近中国国情的内容,和一些本土经济学家供稿。它的在于中文版做得更贴近中文国情,有一些本土经济学家供稿。金融时报的首页要闻是必看的。其次「经济」和「金融市场」这两个专栏是我必看的。「经济」可以培养对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良好的感觉和敏感度,「金融市场」带来的是全球股市和债市的最新动态。


  • 赫芬顿邮报

从做新闻博客起家,目前是全美最受欢迎媒体之一,,也是最有互联网特质和社群属性的媒体。


它做得最好的是politics版,此外,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著名记者诺曼·梅勒等人的专栏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近几年赫芬顿邮报有娱乐化的倾向,这一点你能从配图风格和标题风格里看出来,互联网从业者和相关投资人不妨学习一下人家的网性。


后记

我们普通人所看到的绝大多数资讯都是有意识地被动接受,比如在国外,默老爷子的新闻集团曾一度操控媒体话筒,直到互联网媒体兴起,但是随后也被染指。而在国内,且不说我们得到的消息首先经过了墙的过滤,单就说内部信息的流通,也有相当多操控于比如腾讯这样的巨头手中。所以建立独立的信息体系实在是太重要。


举个例子,你们看文章最上面的那段话……


预告一下:

这两天有人后台让我说一下郭广昌和复星的事

我说,好呀



金融街李莫愁

才华因性别而屈就的金融扯淡师

因为被而看尽世间繁华


回复技术分析 | principle | 专栏 | 整形 | 男神 | 资讯

查看更多金融类的干货文章

很多独到观点,欢迎关注,但别轻易勾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