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走势> 还原华为财经精髓:公司长期有效增长的核心内涵

还原华为财经精髓:公司长期有效增长的核心内涵

2022-05-07 20:57:40


  •  乔诺商学院根据黄卫伟《价值为纲》一书摘编整理而成

  • 文 /  黄卫伟,华夏基石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来源:《价值为纲:华为财经管理纲要》(黄卫伟/主编)

  • 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5967150643(微信号mysoul3或617989295)



《价值为纲》是华为官方出版的公司财经管理纲要,蕴含着其大量的财经管理精髓内容,我们整理了本书的逻辑框架和部分内容,供大家借鉴阅读。本文为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公司长期有效增长的内涵


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


1.没有规模效益,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


我们的企业生存在信息社会里,由于信息的广泛传播,人们的智力得到更大的开发和更大的解放,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来服务于这个世界。由于信息网络的加速庞大,使得所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能紧紧抓住机会窗短短开启的时间,获得规模效益,那么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


没有全球范围的巨大服务网络,没有推动和支撑这种网络的规模化的管理体系,就不能获得足够利润来支撑它的存在和快速发展。因此失去机会窗的原因对华为来说,主要是服务和管理,这是华为的战略转折点。

 

由于信息产业的进步与多变,必须规模化,才能缩短新产品的投入时间。规模是优势,规模优势的基础是管理。企业缩小规模就会失去竞争力,扩大规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临死亡。管理是内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规模小,面对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观规律,是难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风暴。因此,我们只有加强管理与服务,在这条不归路上,才有生存的基础。这就是华为要走规模化、搞活内部动力机制、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战略出发点。

 

如果在我们领先的几年中,有可能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从而将成本摊薄,并持续把成本控制住,这个市场就可能继续是我们的。我说的这个成本并非单指产品技术成本。如果我们控制不住市场规模,技术突破别人也是可以很快追上来的。谁能像薇甘菊一样,锁住这个空间,谁就锁住了这个世界。

 

2.经营结果要以利润为中心,但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


多年来,华为公司的增长是以销售额为导向的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无疑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房地产价格非常高的时候,谁圈地越多,赚钱也就越多。华为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纯利达到了23%,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要抢到合同,肯定就能赢利,这就形成了以销售额为导向的文化。


它没有与时俱进,而持续到现在,是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在这个历史时期,已经不再是卖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提高经营效率及项目管理能力了。


所以,考核方式应该转变为三个要素:销售收入、贡献毛利和现金流,才能构成持久的平衡。

 

我们公司在前面20年是以规模为中心,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规模很大,利润还比较丰厚,只要抢到规模就一定会有利润。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发生改变。我们强调每个代表处,每个地区部,每条产品线,必须以正的现金流、正的利润和正的人的效益增长为中心做进一步考核,我想三年内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果继续以规模为中心,公司会陷入疯狂。

 

企业生产最主要的目标是服务客户获取利润,不是别的。我们走了20年,我们终于可以喊出这句话:我们经营结果以利润为中心了!


但这个利润有近期的,有中长期的,有远期的。利润不是说今年收回来叫利润,再过10年收回来不叫利润,以利润为中心是我们公司管理改革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组织、责任者等所有东西都可能由这个东西的改变而使公司整个组织改变。


为什么我有信心呢?


我认为这个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华为公司在这个生存时期会比昨天生存得好一点,其实就好一点点,我们就活过来了。生与死之间可能相差就一秒钟两秒钟。

 

我们公司经营目标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所有薪酬、经营的指导方针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榨干未来,伤害了战略地位。

 

在华为公司还是小公司的时候,虽然说要做大,但还是每年都看利润的,如果没有钱分,公司早就散了。你们人人都想做思科,做苹果,人人都财大气粗。本来就在优势这块,聚集突破就行了,就想做一个世界大公司,所有业务展开,最后关键点并没有做起来。不能创造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能再铺摊子,要以创造价值为中心。 


3.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我曾经带高级干部去看客家大屋——土围子,这个土围子为什么能守住?为什么大屋能活下来?



关键是每个大屋都有个很好的水井,这就是现金流。


我们公司高层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我们公司到现在没有出现过崩溃的兆头,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现金流不能中断。粮食等物资可以储存起来,但没有水就不能生存下来。土围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水井。国外的城堡都要解决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吃水的问题就解决了战争和生活问题。这眼水井就是我们财务管理的现金流。

 

未来最危险的问题就是现金流,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将来如果出现大问题,就是现金流枯竭。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的瓶颈,业界很多公司死就死在这个上面。


德隆有什么问题?它就是现金流中断了,项目不能软着陆,所有银行同时逼它还款,这样经营的链条就断掉了。所以这就叫作现金为王。因此我认为如果死,我们就死在现金流上。我们不会死在利润上,没有利润我们卖房子、卖土地,还能扛个几年,没有现金流我们很快就破产了。 


4.经营结果必须稳健、均衡,才能支撑起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仅仅考核任何单项指标都不代表公司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如果单纯考核销售额,有些地区部、办事处,有些产品线就拼死命向公司要战略补贴、拼死命要求公司把价格降下来,这是典型的销售无能、干部无能,因为他只能卖到最低价。这样的销售额越大,我们死亡就越快。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有效增长、利润、现金流、提高人的效益为起点的考核(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以薪酬总额为计算基础),凡不能达到公司人的效益提升改进平均线以上的体系团队负责人,片区、产品线、部门、地区部、代表处等各级一把手,要进行问责。在人的效益超越平均线以上的部门,要对正利润、正现金流、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排序,坚决对高级管理干部进行末位淘汰,改变过去刑不上大夫的做法,调整有一线成功实践经验的人补充到机关。

 

销售的目的不仅仅是签订订货合同,不论多么激动人心的机会都须形成收入,不论多大的收入最终都须转换成利润和现金流,反之,就是饮鸩止渴,将导致公司灭亡。

 

我们是一个轻资产公司,并不具备资产经营的能力和经验。如果我们拥有较重的资产,我们的流动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到那个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是有效增长,而是生死存亡。

 

“以生存为底线,实现有利润的增长、有现金流的利润,不重资产化”的经营目标是确定的,要坚持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未来2~3年的经营管理工作。

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投入,构筑公司面向未来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不为短期的利益所动,紧紧地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经营管理,一些不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事华为坚决不做,在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相关的利益前,华为是经得住诱惑的。


可以说,为了核心竞争力华为失去了很多机会与利益,但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我们将永久地失去发展的机会。对于华为来讲,我们现在可选择的机会确实很多,但只有无所为,才能有所为,我们所为的标准只有一条,这就是不断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我们还可以干许许多多的事情,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一直在减少自己的多余动作。

 

我们对战略性目标的投入要看得更重一些。我们今天的投入要两年后才产生效果,我们今天削减投入,就会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没有种子,没有化肥。

 

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投入,构筑公司面向未来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要加大以技术为中心的战略性投入,以领先时代。我们以客户为中心讲多了以后,可能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会忽略以技术为中心的超前战略。


将来我们以技术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两者是拧麻花的:

一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

一个以技术为中心,来做未来架构性的平台。

 

2.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双轮驱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近期的管理进步,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方向,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是网络设备供应商,这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了这个导向,我们抓近期的管理就不会迷失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就不会发生矛盾,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我们也就有了生存的理由和生存的价值。

 

华为自始至终以实现客户的价值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围绕这个中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不冒风险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冬天真的要来了,谁能取胜?无非是质量与成本取胜,谁的质量与成本是最优秀的,谁的响应最快,谁就能度过这个冬天。


所以研发一、二把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抓质量、抓成本,之后才能再在技术创新方向上探索。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柱是:质量、成本、时间。如果离开质量、成本、时间,就没有技术创新的价值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科研的胆大与谨慎要并存,在花钱上要胆大,在质量与技术认证上要谨慎。

 

怎样才能在全球化中取得成功,并保持优势呢?


其实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说明了我们的目标、策略以及执行的方法。我们曾经是靠艰苦奋斗、技术创新而生存下来的公司,难道技术创新就没有止境?摩尔定律就永远正确?靠一招鲜就能吃遍天?


我认为当有线、无线的宽带接入,达到一定带宽,并覆盖到一定程度后,网络技术创新这套马车,就会慢下来。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市场覆盖,有优良的管理,能够提供低成本优质服务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华为就是要赶在死亡之前,达到这样的规模水平,并在这近10年中,努力变革自己,谦虚地向西方公司学习管理,提高效率,并制定优异的人力资源机制,促使全体员工不断奋斗,才有可能活下来。只要我们不自满、不懈怠,我们就一定会是长久的赢家。靠艰苦奋斗、技术创新而生存。

 

在我们公司的创新问题上:

第一,一定要强调价值理论,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

第二,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要更多地宽容失败。

 

工程师执政有什么害处呢?就是把产品做到客户不需要,重视技术创新,不重视管理。不能老是以技术为导向,公司要贯彻从技术导向走向商业导向,我们要重视管理。项目CEO是商业领袖,不是技术专家。

构建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1.建设商业生态环境,要有战略思维


华为的发展壮大,不可能只有喜欢我们的人,还有恨我们的人,因为我们可能导致很多小公司没饭吃。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不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前20年我们把很多朋友变成了敌人,后20年我们要把敌人变成朋友。当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上拉着一大群朋友时,我们就只有胜利一条路了。

 

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有战略性的思维,认真思考我们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我们怎么去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通过什么手段去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


我们可以强大到不能再强大,但是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我们能维持下去吗?显然不能。我们为什么要打倒别人,独自来称霸世界呢?想把别人消灭、独霸世界的成吉思汗和,最后都灭亡了。


华为如果想独霸世界,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我们为什么不把大家团结起来,和强者合作呢?我们不要有狭隘的观点,想着去消灭谁。我们和强者,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只要有益于我们就行了。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的商业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也要有很多化解商业困难的措施。


我们虽然已经强大,但内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要学会“恃强示弱,内刚外柔”。别得意便张狂,学会处理好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表面的强大,不是强大。

 

未来华为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组织的能力与活力,二是商业生态环境。


我们的组织有没有能力担负起千亿美元产值的公司运作,有没有活力去应对挑战?商业生态环境对我们的容忍度,容不容许我们做大做强?我们有什么办法去改善商业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定要敢于领导世界,但是取得优势以后,不能处处与人为敌,要跟别人合作。有人问我:“你们的商道是什么?”我说:“我们没有商道,就是为客户服务。”

 

2.以土地换和平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政客?


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犹太人又会流离失所。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短视。


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实现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一时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

 

我曾经在与一个世界著名公司,也是我司全方位的竞争对手合作时讲过,我是拉宾的学生,我们一定要互补、互助,共同生存。我只是就崇敬拉宾,来比喻与竞争对手的长期战略关系。

 

几年前我们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加大与友商的合作步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经过了七八年,我们终于让相当多的人认识了我们,很多友商开始视我们为朋友。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中展开竞争,在降低开发成本上进行合作……


这些管理格局的变化,已经明显反映到我们的发展态势中来了,未来公司的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历史性变化。

追求公司长期价值



1.价值表现为公司现实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潜在获利机会的货币化


任何一个产品都可能经历不赢利到赢利的过程,我们要用产品长期的赢利战略支持短期的不赢利战略,关键是要设置一个边际成本点,超过了这个规模量的点之后就能够赢利。

 

我们这次组织整改还是强调市场机会第一,然后才是人均效益。如果片面强调人均效益第一,那么按照华为公司今年的效益,只要不招人,人均效益就提高了,但我们的增长不够。因此,人均效益提高的基础还是有效增长,还是要形成以有效增长为中心、以自我协调为中心的机制。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人均效益,否则我们一定会失败。


没有战略思维是不行的,所以要盯在我们的增长上,盯在我们创造的总效益上,然后再考核人均效益。


我们必须要在一个主航道上,是以价值为中心,不是以技术为中心。

 

2.华为的商业模式是: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


面临这个时代,不是我们要不要引领市场需求,我认为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现在很多资产实际上是适应时代的资产,过去20年的成功并不能证明我们未来会怎么样。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就是要丢掉包袱前进。


首先,我认为技术不是门槛,任何技术别人都能赶上来;

客户也不一定有忠诚度,因为你自己就不可能永远这么好地对待你曾经的客户,这些都是不可靠的。


我认为真真实实的是商业模式。为什么我一贯主张赚小钱不赚大钱?这就是商业模式。


因为电信网络太不挣钱了,有些设备供应商减少了有些方面的投资,才让我们赶上来了。如果当我们在这个行业称霸时,我们继续赚小钱,谁想进这个行业赚大钱都是不可能的,他要赚小钱,他能不能耐得住这个寂寞?耐不住寂寞他就不干了,还是我们占着这个位置。如果我们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最终我们能持久赚钱。赚小钱,如果分配不是很差,还过得去,大家不散掉就行了。


如果我们想垒起短期利益,想赚大钱,就是自己在埋葬自己。保证公司生存下来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内心要盯住有效的增长及优质的服务。

 

华为公司也曾多次动摇过。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


有人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快,因为大家眼红,拼命进入。我们挣小钱怎么死呢?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上帝先让我们死,就有点不公平。


我和欧盟副主席聊天,他问我:全世界的经济都这么困难,你怎么敢大发展?


我说第一点,我们的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没关系,比如你欠我的钱,我还是要打电话找你要钱,打电话就是小额消费。


第二点,我们赢利能力还不如餐馆的毛利率高,也不如房地产公司高,还能让我们垮到哪儿去,我们垮不了。


所以当全世界都在摇摆,都人心惶惶的时候,华为公司除了下面的人瞎惶惶以外,我们没有慌,我们还在改革。至少这些年你们还在涨工资,而且有的人可能涨得很厉害。我们为什么能稳定?就是我们长期挣小钱。

资本与劳动分享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合作实际上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如果我们当初只想个人富裕的话,那么我们的朋友就会更少一些,我们的战斗力就更小一些,我们的利润也就更低一点。我们可分配的百分比很大,但基数很小,其相乘结果是很小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把蛋糕做大,百分比调小,从而符合“利益均沾”的原则。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建立起员工个人收入与公司整体效益联系浮动的价值分配制度。在效益好时要敢于扩张,共同负责;在受到挫折时,要共同忍受。通过这种张弛,把压力传递到流程的每个环节与每一个员工。

 

企业的发展要强调客户、资本、劳动者多赢。


因此,我们要强调要真正去努力实现客户的需求,要培养对客户需求有激情、有干劲,并孜孜不倦去实现的员工。以长期奉献能力与实现贡献定薪酬,以短期贡献定奖励。我们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对资本的贡献价值,在这个价值下,每增加一个人,要增加一部分增值价值。


办企业一定要使客户满意,这是生存基础;

也要使股东满意,这是投资的目的;

同时,也要使贡献者满意,,这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华为公司到底是肯定英勇作战的奋斗者,还是肯定股东?外界有一种说法,华为股票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华为员工的奋斗,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工作,华为股票就会是废纸。是你们在拯救公司,确保财务投资者的利益。作为财务投资者应该获得合理回报,但要让“诺曼底登陆”的人和“挖巴拿马运河”的人拿更多回报,让奋斗者和劳动者有更多利益,这才是合理的。

 

有员工在公司心声社区贴了一篇外面评论家的文章,主要说若华为不能持续赢利,虚拟受限股就是泡沫,终会破灭。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真理。


因此,华为要加强改进自己,聚焦战略,简化管理,去除冗员,淘汰落后,才能不断地激活自己。不过上市公司不赢利,也要垮掉的,不上市的公司不赢利也不能发展的。我们没有不同于别人的命运,唯有多努力。

 

我们虚拟受限股的实行是经政府批准的,有红头文件的,是合法的。,看其能否促进产业发展,。我们也经常去北京汇报执行情况,我们是遵纪守法的。


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我们是把风险捆在员工奋斗上的,员工对自己的奋斗有信心,就自愿购买,也可以不买。如果你担心,现在公司处在平静的发展时期,任何人都可以自愿全部退出虚拟受限股计划,但退出后就不能再逆向购买回去。若再想购买,仍然是按基于贡献的饱和配股计划执行。

 

华为这20多年的成功,在于解决了资本和劳动的价值分享机制,这个分享机制要延伸到与供应商、客户进行分享,最终结果就是共同分享这个世界。

 

杨林:您刚才讲到华为的机制,关于华为的机制和企业文化,我看国内有很多文章进行探讨,您能不能告诉我您的看法?


任正非:其实我们的文化就只有那么一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是客户,我们就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我们想从客户口袋里赚到钱,就要对客户好,让客户心甘情愿把口袋的钱拿给我们,这样我们和客户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怎么去服务好客户呢?


那就得多吃点苦啊。要合理地激励奋斗的员工,资本与劳动的分配也应有一个合理比例。

 

杨林:华为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尤其在欧洲,如何蚕食了您的竞争对手,包括诺基亚、爱立信等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华为从不知名的中国小公司,如何成为今天欧洲市场上数一数二的玩家?


任正非:你讲错了,你应该讲,我们怎么与这些公司合作为这个世界做贡献的。这个信息社会长大的速度,比我们的能力长大得快,不然我们也可以打打高尔夫、喝喝咖啡。我们的国际同行在这段时期也变大了,苹果大得皮都不知如何削了。是共同合作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我们的分享制,从20多年来对资本与劳动的分享实践,逐步扩展到对客户、供应商分享成功。同时,与领导这个世界的先进公司合作共同制定标准、路标,一起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没有狭隘到如何消灭别人。


不断烧钱的目的,是烧到对手烧不动了,就垄断了。我们不谋求市场垄断。我们并没有蚕食它们,也从来不想蚕食它们。而是千方百计希望它们强大。它们强大,像诺基亚和阿朗的合并,我们都非常高兴。诺基亚的奋斗精神,我认为比别的公司要强,所以诺基亚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上。我们加强和它们的合作,共同为这个社会提供服务。

 

我们公司只有一个价值观——多劳多得。和我们一起奋斗的员工,无论什么样的岗位,都能享受到公司的分享制,用利益来驱动组织前行。以前签证部门待遇低,关心不够,后面我们要加强,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快点把炮弹打出去。所以贯彻市场化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我认为的价值观,是每个要素都要分享到合理的利益和回报。“自由、平等、博爱”很好,但没有定义谁来做蛋糕?没有蛋糕怎么能做到“自由、平等、博爱”?


社会上说将来网络设备白牌化,很便宜,但是“免费的午餐”谁来做,谁来维护?白牌化的网络设备质量能做到非常好吗?维护非常好吗?一个要素分配不到价值时,这个要素就会塌陷。免费的午餐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在这里不赚钱,就在那里捞点钱,这种创新叫“商业模式创新”,而美国是“技术创新”。

 

资本为创造世界出了一臂之力,但最重要的还是靠劳动创造世界。我们得益于二十几年去读这些标准,融入公司所有人的脑袋中了。对每个脑袋称称重量,然后把股票合理分配,就形成了我们的新机制。虽然走了两个人,但标准体系还存在,读标准的人还是很厉害的。


如果公司有一天散了,再重新聚回来,原有的所有体系都不再有了,因为标准要有生命才能延续。


管理是无生命体系,标准体系是无生命体系,如果没有有生命的人去支撑,我们这个体系就付诸东流了。所以,华为公司不能垮,否则几十年来花费了百亿美元积累起来的管理体系就没有用了,形成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也没有用了。

 

28年“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厚积薄发,资本与劳动的分享机制,集体奋斗的精神是有独特竞争力的。

 

网上传有员工34岁要退休,不知谁来给他们支付退休金?我们公司没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职的员工买了社保、医保、意外伤害保险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国家政策。你即使离职了,也得自己去缴费,否则就中断了,国家不承认,你以后就没有养老金了。当然你们也可以问西藏、玻利维亚、战乱、瘟疫……地区英勇奋斗的员工,征集他们愿不愿意为你们提供养老金,因为这些地区的奖金高。他们爬冰卧雪、含辛茹苦,可否分点给你。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我们要循序渐进,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效率,人员费用增长要慢于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我们提倡“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收入”。加强获取分享制,形成不同血脉,但有共同信仰、共同利益的群体。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1.核心价值观要转化为一种利益驱动机制才能确保其传承


价值分配系统必须合理,价值分配系统要合理的前提条件是价值评价系统必须合理,而价值评价系统要合理,价值评价的原则以及企业的价值观系统、文化系统必须是要积极的、蓬勃向上的,这样才可能使那些优秀人才,那些真正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回报。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就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


,对那些有使命感、自觉主动贡献的人,组织不要忘了他们。这也许就是华为文化,要使这个文化血脉相传。


这个文化不是在大喊大叫中建立起来和传承下去的,它要落实到若干考核细节中去。要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地将文化溶解在血液中。

 

别的公司是“以人为本”,我们是“以奋斗者为本”。我们不通过垄断,扩大市场是靠战斗抢回来的,所以我们分给的是奋斗者。我们的政策是开放的,只有团结越来越多的人,才会做越来越大的饼。只要你努力,分到的饼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不会因为别人进来两个月,就把你的饼抢走了。我们如果是这样的开放心态,还会做强!

 

要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列车跑得更快些及做功更多。践行价值观一定要有一群带头人。人才不是按管辖面来评价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

 

华为确保奋斗者利益,若你奋斗不动了,想申请退休,也要确保退休者有利益。不能说过去的奋斗者就没有利益了,否则以后谁上战场呢?但是若让退休者分得多一点,奋斗者分得少一点,傻帽儿才会去奋斗呢?因为将来我也是要退休的,如果确保退休者更多利益,那我应该支持这项政策,让你们多干活,我多分钱,但你们也不是傻帽儿。因此价值观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传这种话的人都是落后分子。

 

考核机制以责任结果为导向,对英雄及时激励;敢于破格提拔优秀人员,拉开分配差距。


第一,对英雄的激励要及时,就是根据目标达成情况,不要按干部选拔标准去评价。冲上山头的就是英雄,就该发山头激励奖。至于冲上山头的人能不能当干部,我们可以再把干部选拔标准拿出来比一比。当前有一种现象,不管评什么,都把各项指标拿出来比。冲上山头和一些小毛病有什么关系呢?攻上山头、炸了碉堡,就是英雄嘛,就奖励炸碉堡这件事情,与其他毛病无关。毛病会影响他升职升级。


第二,我们要敢于拉开分配差距,破格提拔贡献者,优秀员工要多拿钱、快速提拔。不拉开差距,优秀苗子就起不来,被压得嗷嗷叫,升不了官,团队士气就低落。铁军都是打出来的,打赢了就快速提拔,士气高涨,战斗力就强。选出几个优秀人员来树立标杆,大家看到了榜样,就会开始争着上战场冲锋,去超越标杆,这样队伍的士气才能起来。后进、落后、不出绩效者,慢慢地末位淘汰。

 

2.将市场竞争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一道流程、每一个人,激活组织


华为公司发展到目前的规模,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大。要么停滞不前,逐渐消沉,要么励精图治,更上一层楼,在世界一流企业之林占一席之地。正所谓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将危机意识更广、更深地传播到每一个华为人身上。

 

破釜沉舟,把危机意识和压力传递到每一个员工。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在国外我们经常碰到参与电信私营化这样的机会,我们均没有参加。当然我们不参加,以后卖设备会比现在还困难得多,这迫使企业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受到其他环节的批评,通过这种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我们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是欲生先置于死地,也许会把我们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中基层干部就要有危机感,什么是危机感?就是每年有10%的行政干部下岗。你已经走向行政管理岗位了,我们给了你信任和机会,但是你放弃了,那我就没办法,因此我们对行政管理干部要强化末位淘汰。干部一定要末位淘汰的,才有排队和甄别,才能有压力和活力,这支队伍才能保持战斗力。

 

公司未来的价值评价体系要以商业成功为导向。


各个口长期亏损的行政干部一定要实行末位淘汰制,一定要降职降薪,给大家一个威慑。即使是优秀苗子,落下去一下有啥不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当普通员工,有贡献你还可以上来。先降职降薪降下来,你还可以冲锋,干好了还可以再上来。所以,效益做不上去的干部就要换掉,“将熊熊一窝”,不能产生战略贡献的干部不能提拔。



  • 人力资本时代,80%的企业高管面临知识更新!中国人民大学 “首席人才官(CHO)高级管理课程”项目,自2007年推出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专注于中国企业首席人才官的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劳工学院、华夏基石研究院特联合升级打造——中国首席人才官(CHO),以帮助人力资源领导者加速成长和成熟的步伐,成为全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 报名申请:薛老师 18007975069(手机、微信)

  • 索取《中国首席人才官(CHO)班招生简章》请加微信18007975069

  •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招生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