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预期> 一周财经观察|全球共振“双十一”彰显中国消费力

一周财经观察|全球共振“双十一”彰显中国消费力

2022-05-20 22:28:04

主播:星星

财经观察

新闻提要

  • 全球共振“双十一”彰显中国消费力 

  • 十九大后“”倡议获更多外资银行支持响应

  • 深刻变革美国商业社会的“亚马逊效应”  

全球共振“双十一”彰显中国消费力 

今年的“双十一”交易额再创纪录。连日来,这一中国原创的全球消费现象引来国际舆论纷纷关注。 ,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华尔街日报》网站日前这样评价。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从2009年至今,顺应全球化之势,“双十一”已从中国的“购物狂欢节”演变为世界的“消费嘉年华”。它反映了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掀起了新零售浪潮,在全球的共振范围不断扩大,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 规模刷新展实力

今年“双十一”,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及新零售概念拉动下,中国电商交易额再创新高,参与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阿里巴巴数据显示,“双十一”当天,天猫商城总成交额达1682亿元人民币,参与“双十一”的全球网民覆盖225个国家和地区。路透社报道说,今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总成交额比冰岛或喀麦隆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多。此外,京东商城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京东商城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271亿元人民币。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人文与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汉·斯托克顿说,“双十一”发展为如此大规模的购物节,得益于电商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商发展最迅速的市场。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会长戚勇强对记者说,“双十一”交易额连年上升,表明中国社会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消费能力极大提高,消费理念不断变化,电商模式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适时而变显动力

海外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是电商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电商与新零售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电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与往年“双十一”相比,今年中国消费者更理性、更注重产品品质。,从销售情况看,母婴产品所占比例去年开始下降,今年进一步走低,食品和个人用品等所占比例出现增长,表明中国消费者更加成熟。


印度L&T金融控股集团经济学家鲁帕认为,中国消费者目前已进入理性阶段,更注重商品质量和消费体验。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开始由依靠出口、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拉动转变。消费升级的同时,新零售概念也在加速落地,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商业概念和模式。所谓新零售,是指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驱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零售行业效率和用户体验。有国际媒体称,中国在电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双十一”使得新零售概念深入人心,这将加速相关商业形态从概念变为现实。


  • 激发世界有潜力

凭借信息、支付、物流、规模等优势,“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商与海外消费者、中国消费者与海外商家互联互通的桥梁。其释放出的经济爆发力表明,跨境电商正在激发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本月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马来西亚宣布启动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帮助联通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为中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便利途径。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普惠贸易”的模式将为全球释放出更多增长潜力。


日本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玮琳说,“双十一”倍受国内外瞩目,这是因为它的号召力、消费带动能力、强大的技术后台支持能力,以及跨境电商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影响。英国企业已把“双十一”列为一年中的重大促销机会,重要性甚至已超过源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


《2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约37.6%;中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将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约37%。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商品,更充足的资本,更通畅的渠道。透过“双十一”,世界看到中国消费的澎湃力量,也看到更多共赢的机遇。

十九大后“”倡议获更多外资银行支持响应 

“前不久,我们根据一家西部地区国企的需要,为其提供了跨境资金池服务,跨越22个国家,涵盖贸易融资和现金管理等落地服务。这体现了外资银行对‘’倡议进一步支持响应。”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日前向记者透露。


十九大报告强调,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在十九大召开后不久,在华外资银行纷纷以行动助力实施共建“”倡议。本月初,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协办的“外资银行助力‘’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东亚、渣打、富邦华一等银行的代表就“”倡议实施建言献策。


据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监管部主任段继宁介绍,截至2017年9月,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1016家,和2002年的180个机构相比实现了13%的年复合增长率;总资产从2002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了现在的3.1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以总部位于英国的渣打银行为例,有关助力共建“”的表述,已被纳入该银行“全球战略”之中。本月初,渣打集团东盟及南亚地区行政总裁马思安到访上海,带领团队与中国本地团队对接,在人员安排、协调沟通等方面促进整体性融入“”业务中。


“我们考虑在东盟和南亚地区的人员派驻中,是否要配备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双语银行家,这将有助于把握‘’机遇,更好地服务当地。”马思安说。这位外资银行高管分析,东盟和南亚地区近年来保持着相对高速的GDP增长,大部分经济体年均增长在5%-7%,基础设施建设及能源项目更新层出不穷,这让亚太乃至全球各经济体刮目相看。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倡议沿线也涉及东盟和南亚地区经济体,对在华外资银行而言,无论是相关跨境投融资业务,抑或人民币“走出去”等,都大有可为。


据了解,目前“”沿线已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融资网络,主要包括传统及新兴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的政策性和商业银行,进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等。外资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是对这个融资网络的有益和重要补充。分析机构认为,在华外资银行参与相关融资网络,首先是丰富了“”相关项目资金来源;其次是对一些国家的综合环境十分了解,有助于管控相关项目的风险;最后是通过和项目各方的协作,提升商业性和可持续性。


以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侧重于借助“”的发展载体,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金融、外汇业务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大平台”。还有一些外资银行,则特别关注中资企业海外基建投资,为此设立了“基建项目工作组”“丝路基金亚投行工作组”等。,作为中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在华外资银行,始终坚持投身中国经济发展建设,通过调动全球资源,发挥内外联动的桥梁优势,提供跨市场的资金、投资、管理等服务,积极响应“”倡议。他建议,外资银行未来可着力于“创新产品与服务”“深化与中资企业合作”“金融科技、支付结算、大数据合作”“助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融入共建“”之中。


刚刚在越南岘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也被多方视为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把控住风险,对外资银行来说,‘’沿线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黄润中说。

深刻变革美国商业社会的“亚马逊效应” 

华盛顿北郊富人区贝塞斯达,美国著名连锁书店巴恩斯-诺布尔的一家三层门店即将于今年底正式关张。而本周,亚马逊却宣布将投资150万美元,在该社区开设一家面积达6000平方英尺(约合557平方米)的全新实体书店。


一些商业形态凋零,另一些商业模式崛起,这种生死交替的商业故事今年不断上演。美国著名百货商店西尔斯今年来已宣布关闭超过500家旗下店铺;而亚马逊6月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公司后则表示,将大幅增加目前的450家门店销售网络。


2009年至今,西尔斯市值从80亿美元缩水至4亿美元;而亚马逊市值则从360亿美元暴增到近5500亿美元。今年来,西尔斯股价跌了57%,亚马逊则涨了52%。西尔斯不是孤例。眼下正临近美国每年最重要的实体门店购物节“黑色星期五”,但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今年仅有35%的购物者将把购物重点放在“黑五”,而这一比例在2015年达59%。亚马逊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无需在某一天涌入商场,进行购物体验极差的“抢购”。


在美国每年营业额达数千亿美元的处方药零售行业,亚马逊的“云影”也已笼罩过来。美国药品零售巨头CVS近期宣布,从明年开始将提供次日达药品快递服务。其起因是亚马逊已经获得美国十多个州的药品销售许可,随时可能进入这一行业。亚马逊的威力,在于脚步未到,威名先登。投资银行杰弗里斯公司上周便建议投资者不要购入CVS股票,并将其股价预期从每股86美元降至76美元。


上述种种因技术革新带来的商业兴替故事,美国观察者称之为“亚马逊效应”。这种效应对于商业乃至美国整体经济的改造能力,、社会和文化因素。有研究显示,亚马逊对美国企业的威慑力甚至远大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据金融研究平台Sentieo的一项调查,在今年美国上市公司财报和电话会议中,提及亚马逊的次数要远高于特朗普。


这意味着,虽然特朗普去年赢下总统大选,,后者对企业的未来经营更具威胁性。美国威登研究公司策略师迈克尔·珀维斯说:,而是一种长期结构性趋势,可能瓦解已有数世纪历史的商业模式,这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必须真正面对并应对的问题。”


如今各行各业的分析人士均在研究“亚马逊效应”对本行业的冲击:银行业、商业地产业、快递运输业……并且“亚马逊效应”并不局限于美国,这种技术革新引发的商业形态巨变是全球趋势。“亚马逊效应”第一层冲击是针对商业形态,其第二层冲击则针对社会形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近期的研究显示,亚马逊等电商的崛起正在快速改变美国的就业和收入格局。


研究显示,过去一年美国百货商店削减了3.2万个工作机会,与之形成对照,非门店零售业则增加了2.9万个工作机会。虽然西尔斯失去的工作机会看似会由亚马逊弥补回来,但问题在于失去和新增的工作机会不对等。


首先是地理分布不均衡。西尔斯几乎同时在美国各州裁员,而亚马逊新增员工却集中在少数州。研究发现,2012-2016年,五分之四的美国县净损失了零售业就业岗位,也就是说传统百货商店减少的工作岗位数要多于新增非门店零售就业岗位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亚马逊这样的电商新增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少数地点,例如亚马逊总部所在的华盛顿州国王县。


其次是薪酬不均衡。上述研究发现,2016年亚马逊等电商员工平均年薪超过5.9万美元,而同期百货店员工平均年薪仅略高于2万美元。由此可见,减少的是低收入群体工作,增加的是中产阶级工作岗位。


经济学家从上述研究中得出一个值得担心的结论:“亚马逊效应”可能扩大美国地域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虽然商业形态变革本身并不值得担心,但商业形态转变带来巨大社会外溢效应却令人忧心。


正如标准石油那样的托拉斯企业成为美国“镀金时代”商业和社会问题的象征,亚马逊可能成为21世纪科技革新所引发的商业和社会问题的代表。从广义来说,“亚马逊效应”并不局限于亚马逊一家企业,也并不局限于美国一个国家,这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全球现象。技术和商业进化迅猛。面对这样的巨变,。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


周未愉快!

整理/主播:星星

编辑:绘妤




友情链接